並聯電阻 變 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並聯電阻 變 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神解!一點就通.中學理科拿高分:中小學生必備!了解「關鍵知識」就能記住不忘,輕鬆攻略生物、化學、物理、地科,激發科學好潛力! 和(美)查爾斯K.亞歷山大的 電路基礎(原書第6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怎麼通俗的理解並聯電路越並聯,電阻越小? - 劇多也說明:並聯 後的電阻不再是指單個負載的電阻,而是指電路並聯後的等效電阻,電源輸出電壓不變時,輸出電流增加,等效電阻就降低。 3 # 瀚墨尋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和平國際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林佑昇所指導 藍楷翔的 應用於28 GHz 5G通訊的接收機前端關鍵元件及電路之研究 (2021),提出並聯電阻 變 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陣列天線、低雜訊放大器、功率等分器、混波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陳錦泰所指導 陳政霖的 導電石墨烯矽膠複合材料製作及3D列印柔性機電元件 (2021),提出因為有 石墨烯、導電矽膠、3D列印、複合加工、電熱致動、軟性夾爪的重點而找出了 並聯電阻 變 小的解答。

最後網站並聯公式則補充:並聯 後的等效電阻,比原來最小的電阻值還小[並聯變小] 備註有些特殊電路,既不是串聯、也不是並聯,則必須使用特殊解法電阻與彈簧串、並聯之比較電阻電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並聯電阻 變 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神解!一點就通.中學理科拿高分:中小學生必備!了解「關鍵知識」就能記住不忘,輕鬆攻略生物、化學、物理、地科,激發科學好潛力!

為了解決並聯電阻 變 小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 國小先修,國中新鮮人必讀 / 會考實力大UP,神解理科盲點! 升學必備、符合課綱,學習一看就懂 理科基礎打好打穩、科科滿分,贏在起跑點!   ★全彩圖解+詳解表格,深入淺出講述中小學生必備科學知識   ★符合108年課綱,收錄110題學生較難理解,常見於考試的重點題型   ★一問一答詳細解說,科目囊括生物、化學、物理、地球科學   │你總是看到物理、化學就頭大,遇到生物、地科打瞌睡嗎?   理科中,很多人覺得物理、化學高深莫測,公式全部霧煞煞,化學式通通眼睛花;上生物課、地科課時,只有眼皮重,不然就是神遊窗外。考試不理想,導致學習受傷害,再也不敢好好理解它們。   上了國中之後

,和國小有很大的不同,遇到大量名詞需要背誦、理解的理科新觀念,現在不只數學有公式,還需要將數學基礎運用到物理和化學中。雖然國中理科偏向基礎觀念的學習,但對於中學生而言還是有幾項是相對複雜的課程。   本書將理科知識重點整理,歸納出生物、化學、物理、地科共110道最常見問題,利用解題方式,老師與學生角色問答,一頁問題,一頁專業解答,配上圖表、圖片解說加深記憶,每一個章節後面,附上小考題型,可以測驗知識是否化為真實力。   其實,學習理科的方式一點都不難,只要不斷累積豐富知識,就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學到的知識也容易深刻記到腦海,不易忘記。透過本書,讓孩子喜歡上理科,學習就能事半功倍!   

☆誰需要這本書?   ■ 對生活各種事物奧妙感到好奇,對科學原理感興趣的孩子   ■ 想要在就讀國中時不慌不忙面對生物、化學、物理、地球科學的準國中生   ■ 對理科四大科已有基礎,想更充實課後知識的孩子     │國中新鮮人必讀,第一次輕鬆有趣的接觸理科,學習更起勁   本書以貼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為出發點,延伸到中學理科教材所需學習的內容,活潑生動的引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讓讀者思考。   ■ 生物   Q. 植物從根部吸收上來的水分會運輸到哪裡?   A. 一部分做為光合作用的原料,大部分都變成水蒸氣從葉子排出。   Q. 食物的養分在小腸能有效率地被吸收,是為什麼呢?   A. 因為

透過腸內無數的絨毛增加吸收養分的表面積。   Q. 為什麼小孩的臉及身體,不會完全長得跟父母親一樣?   A. 因為小孩從父母身上獲得的基因是各半,會繼承到各種排列組合的特徵。   〉〉〉將生物分為四大面向:植物的生活與種類、動物的生活與種類、生物的成長與遺傳、自然環境與人類。先從植物的生長談起,再逐步介紹動物與人類的生長構造及生命起源,最後帶入環境與人類間的關係,如:食物鏈、溫室效應等,內容知識面面俱到。   ■ 化學   Q. 為什麼火柴及蠟燭燃燒時,一定會產生二氧化碳?   A. 因為有機物內含有碳。碳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就會形成二氧化碳。   Q. 為什麼腳踏車的車手把及鏈條會生鏽?

  A. 鐵在空氣中與氧氣結合, 變成叫做氧化鐵的物質。   Q. 為什麼電不能通過砂糖水,卻能通過食鹽水?   A. 砂糖在溶入水中後,依舊是砂糖原本的分子,但食鹽解離過後變成離子。   〉〉〉從我們身邊的物質、化學變化與原子、分子、化學變化與離子三個面向延伸,將較難想像的化學問題,如:還原反應等,用精彩的插圖畫出實驗過程,讓化學更輕鬆有趣。   ■ 物理   Q. 為什麼把放大鏡拉遠看,遠處的東西就會顛倒過來?   A. 物體發出來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後, 上下左右會聚集於對側並成像。   Q. 電流與電壓有什麼不一樣?   A. 電流是電的流動,電壓是要促使電流流動。   Q. 桌子上的東

西靜止不動時,就沒有力在作用嗎?   A. 有力量在作用。2種力往反方向作用,因此達到平衡。   〉〉〉物理分為日常生活的現象、電與電的運用、運動與能量三大面向,主要探討電、光、聲、位能、動能,並提及地球重力和萬物之間都存在的吸引力對我們的影響。   ■ 地球科學   Q. 為什麼懸崖的地層長得像斑馬紋一樣?   A. 沙子與泥土堆積到海底的時候, 因為顆粒大小不同,因此變得一層一層的。   Q. 為什麼冷鋒通過時,會打雷下暴雨?   A. 因為熱空氣遭到擠壓向上, 導致急速形成旺盛的積雨雲。   Q. 為什麼月亮的形狀會改變?   A. 月亮會在太陽光的反射下,繞著地球公轉。   〉〉〉將

地球科學分為三大面向:大地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地球與宇宙。綜觀天文、宇宙及星辰的變化,並用精美的圖文逐步介紹萬物生存的環境,如:氣候、地球的組成、板塊構造。   ★本書審訂者簡易老師也貼心整理出國中生容易卡關及較難釐清的主題,更加幫助孩子針對盲點學習,不再一頭霧水。   ■ 生物   1.    植物的生活與種類:蘚苔類、蕨類,以及種子植物的分別   2.    生物的成長與遺傳: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差別及基因遺傳的方式與差異   3.    自然環境與人類:溫室效應     ■ 化學   1.    我們身邊的物質:結晶、飽和及過飽和的關係,和溫度的影響   2.    化學變化與原子

、分子:氧化還原的活性與電位   ■ 物理   1.    日常生活的現象:光的反射、折射所造成的各種日常生活現象及質量與重量的差異,包括數值及單位   2.    認識電與電的運用:電池的串、並聯;電阻的串、並聯,以及公式的使用時機   ■ 地科   1.    大地的變化:P波與S波的差異   2.    天氣的變化:焚風正確的成因及影響   3.    地球與宇宙:地軸的傾斜對天體觀測時所造成的影響 本書特色   ►110題理科關鍵提問,搭配專業圖片具體解說,引發孩子好奇心   全方位收錄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四大科,精選110題理科基礎知識,透過精采的插畫、圖片解說,激發讀

者學習樂趣,奠定會考真實力。   ►利用老師與學生角色問答,標示出最重要的觀念,加深記憶不易忘   輕鬆的問答,像是上一場有趣的理科課,將關鍵原因重點標註,清楚好懂不易忘。   ►課程教材延伸,自然知識統整學習,最適合國小先修的理科讀本   銜接國小自然與國中課綱領域,兼具常識與知識,概念清晰易懂,適合國小先修、國中自修,輕鬆領略理組四大科,激發自然科學好潛力。   ★專業的臺灣知識講義,更貼近國中生學習   本書原文為日文書,為讓臺灣讀者更加貼近學習,針對某些主題,本書的審訂老師特別製作臺灣資料,並以QRcode收錄在書中,例如:臺灣的火山岩及深成岩的形成及特色、臺灣地震很多的原因,

臺灣產生焚風的原因等,可隨時掃描了解。 專業推薦   Penny老師/兒童科學實驗家   盧俊良/宜蘭縣岳明國小教師、「阿魯米玩科學」FB粉絲頁版主

應用於28 GHz 5G通訊的接收機前端關鍵元件及電路之研究

為了解決並聯電阻 變 小的問題,作者藍楷翔 這樣論述:

本論文由射頻接收機的電路模塊組合而成,積體電路的部份主要是研究第五世代行動通訊系統的接收機所需之積體電路,包括低雜訊放大器、功率分配器、巴倫、混波器,從傳輸線之理論推導開始,進一步製作出其所對應的傳輸線模型,並將其推廣至耦合傳輸線模型,最後將其應用在實際的電路設計中。電路板電路的部份主要是研究第五世代行動通訊系統所會使用到的陣列天線,從傳輸線的阻抗轉換開始,藉由不同電氣長度、不同特徵阻抗的傳輸線,分別實做出相對應的串聯饋入式陣列天線及相對應的並聯饋入式陣列天線。我們從貼片天線的原理開始。簡短的介紹貼片天線的輻射原理之後,我們會開始介紹傳輸線的阻抗轉換應用在陣列天線的實際樣貌。之後提出一套設計

流程,分別來進行串聯饋入式陣列天線及並聯饋入式陣列天線的設計。論文的積體電路部份,從射頻傳輸線的理論推導可以得知,傳輸線和負載的組合,能夠改變看入負載之實際值,其實際值能夠使用傳輸線阻抗轉換公式得知,因此根據其公式的表示法,我們能夠在四分之一波長的轉換情況下,進行電磁模擬並實際得出準確的傳輸線特徵阻抗及其對應的波長物理長度,以此建立準確的傳輸線模型。再來,我們可以應用耦合線傳輸線的公式推導,得出耦合線傳輸線之奇數模態、偶數模態的實際對應特徵阻抗,並且求解其所對應的耦合係數,藉此建立其相對應的耦合線傳輸線模型。並將其結果應用在實際的電路設計中。接著,在28 GHz低雜訊放大器的成果中,我們在放大

器的第一級加入了耦合線傳輸線的回授,藉此讓其在全頻段穩定的情況下,得到較高的增益值及較低的雜訊值,意即,讓其相對應的最低雜訊圓、最大增益圓能夠在Smith Chart上靠得更近。放大器第二級的部份,因為常見的低頻放大器會選用一般疊接的形式,但對射頻電路而言,其疊接的結果會造成輸出阻抗過大,導致我們只能夠有相對較差的輸出反射系數,所以我們改良了其小訊號所經過的路徑,將其做成乍看是疊接,實際上是串接的輸出電路,以此來得到較高得增益值和較寬的輸出頻寬。並且,我們還採用了基極空接的技術,將電晶體的門檻電壓調低,藉此將電晶體的工作點Q點移動到較右下的位置,以此來得到較低的工作電流值,藉此降低整體電路的消

耗功率。功率分配器及巴倫的部份,我們改良了傳統的威爾金森功率分配器,使其有更小的面積及更大的佈局彈性。首先,我們在功率分配器的輸入端,並聯了一電容接地,改變電氣長度的實際值,藉此縮小功率分配器所需要的實際金屬長度。再來,我們將傳統威爾金森功率分配器所使用的電阻隔離,根據等效公式轉換成電阻及電容並聯的結果,得到更加優秀的隔離度。最後,根據電路學的Δ-Y轉換公式,將威爾金森功率分配器的傳輸線模型,置換成可以使用耦合線傳輸線模型的形式,此點對布局上的面積節省有極大的幫助。而為了將其應用在混波器的設計中,我們使用了電容、電感、電容和電感、電容、電感的被動元件相結合,設計出適當的電氣延遲和電氣領先,並將

其組合至前述所提及之威爾金森功率分配器,藉此來得到有著優良特性並且可以有高佈局彈性的巴倫被動電路,並將其實際應用在混波器的設計中。混波器的部份,在轉導級的地方,我們使用了在低雜訊放大器所提到的基極空接技術,將其所需之直流電流調降,間接降低所需要使用的功率消耗。另外,為了解決轉導級和開關級使用同一直流電流所產生的問題,我們參考了使用變壓器電路進行電流分隔的方法,將其改良成使用四分之一波長傳輸線來進行直流分隔。混波器所需之中頻負載部份,我們則採用了只有低壓降卻能有高阻抗值的震盪器並聯電阻的負載設計,降低我們所不需要的功率消耗。最後,因為開關級在理論上是不會有任何功率消耗的,但實際上還是有,所以我們

為了更進一步的降低開關級所不需要的功率消耗,因此我們藉由電流轉向技術,將中頻訊號直接轉向至緩衝器端,達到更進一步降低功率消耗的結果。最後,我們將提出來的各種電路,組合成一射頻接收機的前端。

電路基礎(原書第6版)

為了解決並聯電阻 變 小的問題,作者(美)查爾斯K.亞歷山大 這樣論述:

本書第6版延續了第5版內容簡明易懂的風格。介紹了六步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實踐中的問題和實踐問題,結合了超過468個新的或改變家庭作業問題。第6版涵蓋了*全面的線性電路分析的方法,並保留了“設計一個問題”的功能,這有助於學生發展他們的設計技能,有學生發展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本書中有100多個“設計問題”習題集。 查理斯·K. 亞歷山大(Charles K. Alexander) 博士,現為美國克利夫蘭州立大學Washkewicz工程學院電子與電腦工程系教授,並擔任電子學與航空航太技術研究中心(CREATE)主任。他是 IEEE終身會士,曾任IEEECEO。他於1984年獲得

IEEE百年獎章,還先後榮獲英國工程委員會頒發的傑出教育成就獎和傑出工程教育領導獎。 馬修·N. O. 薩迪庫(Matthew N. O. Sadiku) 現為美國普雷裡維尤農工大學教授,曾在朗訊、波音等公司從事研發工作。他是IEEE會士,並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的副主編。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直流電路 第1章 基本概念2 1.1 引言2 1.2 計量單位制3 1.3 電荷與電流4 1.4 電壓6 1.5 功率與能量7 1.6 電路元件10 1.7 應用實例12 1.8 解題方法14 1.9 本章小結

16 複習題17 習題17 綜合理解題19 第2章 基本定律21 2.1 引言21 2.2 歐姆定律21 2.3 節點、支路與回路25 2.4 基爾霍夫定律27 2.5 串聯電阻及其分壓31 2.6 並聯電阻及其分流32 2.7 Y△變換37 2.8 應用實例42 2.9 本章小結46 複習題47 習題48 綜合理解題57 第3章 分析方法59 3.1 引言59 3.2 節點分析法60 3.3 含有電壓源電路的節點分析法65 3.4 網孔分析法68 3.5 含有電流源電路的網孔分析法72 3.6 基於觀察法的節點分析與網孔分析74 3.7 節點分析法與網孔分析法的比較77 3.8 基於PSpi

ce的電路分析78 3.9 應用實例:直流電晶體電路79 3.10 本章小結84 複習題84 習題85 綜合理解題95 第4章 電路定理96 4.1 引言96 4.2 線性性質97 4.3 疊加定理98 4.4 電源變換102 4.5 大衛南定理105 4.6 諾頓定理110 4.7 大衛南定理與諾頓定理的推導113 4.8 最大功率傳輸定理114 4.9 基於PSpice的電路定理驗證115 4.10 應用實例118 4.11 本章小結122 複習題122 習題123 綜合理解題132 第5章 運算放大器133 5.1 引言133 5.2 運算放大器134 5.3 理想運算放大器136 5.

4 反相放大器138 5.5 同相放大器139 5.6 加法放大器141 5.7 差分放大器142 5.8 運算放大器的級聯電路144 5.9 基於PSpice的運算放大器電路分析146 5.10 應用實例147 5.11 本章小結150 複習題151 習題152 綜合理解題161 第6章 電容與電感162 6.1 引言162 6.2 電容163 6.3 電容的串並聯167 6.4 電感170 6.5 電感的串並聯173 6.6 應用實例176 6.7 本章小結181 複習題182 習題182 綜合理解題190 第7章 一階電路191 7.1 引言191 7.2 無源RC電路192 7.3 無

源RL電路195 7.4 奇異函數200 7.5 RC電路的階躍響應206 7.6 RL電路的階躍響應210 7.7 一階運算放大器電路214 7.8 基於PSpice的暫態分析217 7.9 應用實例220 7.10 本章小結224 複習題225 習題226 綜合理解題234 第8章 二階電路235 8.1 引言235 8.2 計算初值和終值236 8.3 無源串聯RLC電路239 8.4 無源並聯RLC電路244 8.5 串聯RLC電路的階躍響應248 8.6 並聯RLC電路的階躍響應252 8.7 一般二階電路253 8.8 二階運算放大器電路257 8.9 基於PSpice的RLC電路

分析259 8.10 對偶原理262 8.11 應用實例264 8.12 本章小結266 複習題267 習題268 綜合理解題275 第二部分 交流電路 第9章 正弦量與相量278 9.1 引言279 9.2 正弦信號279 9.3 相量283 9.4 電路元件的相量關係288 9.5 阻抗與導納290 9.6 頻域中的基爾霍夫定律292 9.7 阻抗合併292 9.8 應用實例296 9.9 本章小結300 複習題301 習題302 綜合理解題308 第10章 正弦穩態分析310 10.1 引言310 10.2 節點分析法311 10.3 網孔分析法313 10.4 疊加定理315 10.5

電源變換317 10.6 大衛南等效電路與諾頓等效電路318 10.7 交流運算放大器電路321 10.8 基於PSpice的交流電路分析323 10.9 應用實例326 10.10 本章小結328 複習題329 習題330 第11章 交流功率分析340 11.1 引言340 11.2 暫態功率與平均功率341 11.3 最大平均功率傳輸344 11.4 有效值346 11.5 視在功率與功率因數349 11.6 複功率351 11.7 交流功率守恆353 11.8 功率因數的校正356 11.9 應用實例358 11.10 本章小結361 複習題362 習題363 綜合理解題370 第12

章 三相電路372 12.1 引言372 12.2 對稱三相電壓374 12.3 對稱YY聯結376 12.4 對稱Y△聯結379 12.5 對稱△△聯結381 12.6 對稱△Y聯結382 12.7 對稱系統中的功率384 12.8 非對稱三相系統388 12.9 基於PSpice的三相電路分析391 12.10 應用實例395 12.11 本章小結401 複習題401 習題402 綜合理解題408 第13章 磁耦合電路410 13.1 引言410 13.2 互感411 13.3 耦合電路中的能量416 13.4 線性變壓器419 13.5 理想變壓器423 13.6 理想自耦變壓器428

13.7 三相變壓器430 13.8 基於PSpice的磁耦合電路分析432 13.9 應用實例436 13.10 本章小結440 複習題440 習題441 綜合理解題450 第14章 頻率回應452 14.1 引言452 14.2 傳遞函數453 14.3 分貝標記法455 14.4 伯德圖456 14.5 串聯諧振電路465 14.6 並聯諧振電路469

導電石墨烯矽膠複合材料製作及3D列印柔性機電元件

為了解決並聯電阻 變 小的問題,作者陳政霖 這樣論述:

現今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技術日趨成熟,依列印成品的不同應用,需使用特定類型的材料,然而適用於3D列印機電結構之市售導電材料甚少,故如何製作兼具高導電與強度的複合材料仍然為目前熱門研究主題。本研究主要探討此類導電複合材料的設計製作及3D列印應用,以市售的聚二甲基矽氧烷矽膠為基質,利用共混法進行不同重量比例的導電石墨烯和石墨烯-奈米碳管添加劑混合。石墨烯-奈米碳管導電添加劑30wt%和40wt%複合材料之電阻值為20-40MΩ及20-200kΩ,其電阻值之變化源自於所製備材料的不均勻性及內部孔洞。此外,40wt%複合材料擠出後可維持穩定形狀,但因黏度大

幅提高導致調配較困難。使用50wt%複合材料製作出的導電層施加30V電壓產生的熱能,可使0.7mm厚的形狀記憶聚合物(SMP)層經過60秒時達最大彎曲量水平位移約8mm,從高溫120℃冷卻時形狀恢復時間為30秒,冷卻至環境溫度30℃還需70秒,將導電複合材料實際應用於軟性夾爪製作上。自製的夾爪使用50wt%G-CNT-PDMS複合材料作為導電層,使用60V電壓下,四指夾爪之並聯電阻為1.5 kΩ至2kΩ經過60秒可產生80℃以上溫度,並使夾爪張開,夾爪可以夾取直徑40mm重量10g之球體。